德国夫妻“裸辞”高薪工作来中国卖面包,1直赔本却解救了500个中国孩子
这是司马推送的第559个与众不同的人
“我考上大学啦”“我要当妈妈啦”“今天,我把最爱的姑娘娶回家啦”......
吴正荣此刻正在自家开的面包坊里,对着手机1通“傻笑”:“都是我的孩子们发来的。”没有任何血缘关系,这些孩子总会给他发微信,节假日还会拎着大包小包来看他和妻子。
这位德国大叔也觉幸福得很,过去10多年来,他几近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“好消息”。
“吴正荣,你1德国化学工程师,
干吗放着清福不享,千里迢迢来长沙卖面包?”
“由于,我实在在舍不得这些可爱的孩子。”
哪天,你途经湖南长沙的湘春巷8号,
或许会遇到到这样1家面包坊,
不那末起眼乃至有些拥堵,店面出奇地难找,
由于隐藏在老城区1座封闭的小巷子里。
却无妨碍每天都有人慕名而来,
汪涵都为它点赞,还被新华社报导过,
可以说是很着名气的“网红”店了。
“这家店的面包特别好吃哦!”
每一个出门的客人总会自发地向周围人推荐1圈。
“刚来中国的时候,我没有想到会待这么久,更没想过会成为1个面点师。”说话的是吴正荣,这家名为“吧赫”面包坊的主人。
顺着面包的香气走进后厨,仔细的你会发现这里格外的安静,只能听到“啪嗒啪嗒”揉面团,面包“呲呲”的发酵声,1打听才知道,着面包坊的员工从收银员到面点师都是聋哑人。
这也是面包店赔钱好多年,老板吴正荣却1直撑着要开下去的理由之1。
今年46岁的吴正荣是德国人,
学化学专业的他
原是德国1家制药厂实验室的骨干员工,
拿着丰富的薪水,衣食无忧,
而让他选择脱下西装,穿上白大褂,
带着妻子来到中国卖面包的源头,
是16年前的1张报纸。
吴正荣夫妻
那天,坐在沙发上的吴正荣正喝着咖啡,看着报纸,突然发现报纸上有1篇关于湖南“聋儿”的报导,其中“10聋9哑”这个词刺痛了德国大叔。
“不!7岁前的儿童哪怕是聋儿,只要经过1些专业的训练就能够讲话。”
后来,吴正荣做了个决定€€€€
辞掉制药厂的工作,
和妻子杜雪慧飞到长沙,
成了1名帮扶聋哑人的义工。
吴正荣回想说,“当时看完报纸的第1个想法
就是想去帮助他们,做些成心义的事情。”
而身边的妻子也很干脆:
“老公,你去哪里,我就去哪里。”
这对夫妻也没想到,这1去中国就是16年。
刚到中国那会儿,
他们的平常就是跑遍全城,
寻觅7岁之前的聋哑儿童,
帮助他们进行语言康复训练。
比如将孩子的手放到自己的喉咙前,
让孩子们感受声音的震动,
或是放到脸颊部位,
让他们感受说话时肌肉的运动。
手把手教着他们看图说话,
只为了让孩子能距离声音更近1些。
敲锣打鼓西安劳保工作服制作陪他们做游戏,
只为了刺激孩子们的听觉神经。
“7岁之前的孩子正是语言功能
发育的关键时期,
即便是听力有障碍的孩子也是有机会说话的,
不应当早早地放弃他们。”
除就近找到1些语言康复机构亲身辅导以外,
夫妻俩还会拿出自己的积蓄,
资助家庭困难的聋儿,
让他们有机会接受语言康复训练。
檬檬就是被资助的孩子之1,
4岁的她来自邵阳农村,
来语言康复中心之前
她属于重度听力损失,接近全聋,
如果听其自然的话,
小姑娘这辈子可能都说不了话,
短短半年,在吴正荣他们的帮助下,
她已能说简单的词语了。
而佳欣,檬檬的好朋友,
经过两年的语言康复训练以后,
从只会简单地叫爸爸到想要玩具,
想吃东西都能开口说了,
还跟正常的小朋友1样,去普通幼儿园上学了。
“如果能用这些钱,
换回孩子能1辈子讲话的权利,
北京订做臂章我觉得值。”吴正荣想。
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的人生渐渐地由于“能说话”有了更多可能,这位德国大叔感觉已离不开长沙了:
“我不知不觉中已爱上了中国,打算1辈子呆在长沙,想为更宁波工作服定做多聋儿找回说话的机会。”
10年,1晃就过去了,夫妻俩在湖南资助了500多名听力障碍的儿童,让他们取得语言康复训练的机会。
很多从康复中心出去的孩子长大后,
会提着大包小包来看夫妻俩,
或是发短信给他们分享成长里的故事,
比如“我考上大学啦”“我要当妈妈啦”
“今天,我把最爱的姑娘娶回家啦”。
眼看着孩子们从1句话也不会讲,
到能像正常人1样交换,
直到上大学、结婚、生子......
吴正荣夫妇恍如见证了“奇迹”。
“有1些人已结婚生子,我们也觉得很好玩,好像当了爷爷奶奶。”提起这个,两夫妻就抑制不住幸福的喜悦。
不过,为了把时间都给这些需要帮助到孩子,吴正荣的父母前后在德国去世,夫妻俩都没来得及回去看父母最后1眼......
即便这样,夫妻俩仍然没有停住脚步。
“仅仅帮助有听力障碍的孩子
学会说话还远远不够。”
做了8年公益后,
吴正荣意想到大多数孩子从聋哑学校毕业后,
面临找工作困难的问题。
“如果是学了1门手艺,他们就更有自信。”
“得让他们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,
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具有了尊严,
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当得到这样的机会。”
这也是为何在2011年,
吴正荣盘下了德国老乡的1家面包店,
取名吧赫西点€€€€
他打算为聋哑的青年提供免费学习做面点的机会。
在现实中,
很多人对聋哑人还是心怀偏见的,
在吴正荣的心里,
聋哑人也是能够自食其力,
靠才华和技术遭到尊重的。
这家开在小巷子里的店,
1眼看上去虽然不那末起眼。
但是材料绝对用最好的,
面包师傅也是专程回德国招来专业的面包师傅。
所有的酵母从德国带来,
面粉是也上好的。
这家面包店里的
6名员工和2名学徒都是聋哑人,
由于小时候没带助听器,
他们的世界1直是无声的。
“即便这样,我认为也不应当放弃他们,
只要用心学,他们乃至能比普通人做得更好。”
教他们做面包时,吴正荣会耐心肠
用手语或写字条的方式来交换。
“聋哑人手很灵巧,工作也专心,
做面包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优点。”
烤制环节则是吴正荣来负责,
由2016交通银行工作服于斟酌到有听障的师傅听烤箱响会很费劲,
1直盯着计时器也会很累。
“我在这儿学到了做面包手艺,
而且已做得比较好了。”
1位面点师说。
“更重要的是,
觉得比从前更有自信了。”
吴正荣说,
“如果他们要出去自己开店或是
去别的面包坊工作,都没关系,
最初就是希望他们能学着这门手艺,
能够自食其力。”
头几年,面包店1直亏钱,但是吴正荣夫妻却用积蓄撑着没有放弃。
由于有原材料用上好的,价格还不贵,再加上是1家爱心面包店,邻居街坊常常来照顾生意,发现面包意外地好吃,虽然藏在死巷深处,慕名到这里买面包的人也愈来愈多。
这家不起眼的小小面包店乃至吸引了电视台和新华社的注意,专程跑来这里采访。
16年1眨眼过去,除爱心面包店和帮助聋儿进行语言康复练习以外,两夫妻还在康复医院开办了聋哑儿童图书馆,每周陪孩子们1起画画,玩游戏。
“我觉得1个人的幸福程度和钱多不多,有无车,有无房子,没有多大关系,只要心里充实和快乐就感觉很满足了。”
虽然这对德国夫妻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,但是每回想起这些中国儿童,夫妻俩总会说:“我们在这里有很多孩子,实在太幸福了。”
在我们身旁,很多孩子1旦有了身体上的缺点,人生的可能性就被全盘否定。
这样1对洋夫妻,却辞职掉高薪工作,来到中国16年,给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以生命的阳光和希望。并且,他们始终不愿放弃。
每一个人生来都不完善,如果遇到珍惜和爱他们的人,命运也许会变得很不1样。
本文图片源自网络,视频截图源自《泊客中国》
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
- 2023-05-16 10:41:33就热烈祝贺舒适优生活暨雪竹2
- 2023-05-16 10:39:50就面临转型困局步森股份实控人
- 2023-05-16 10:39:12就MarcOPolo的本土化运营与年轻化
- 2023-05-15 10:24:09就你的时尚不负时光的是个啥!
- 2023-05-15 10:20:43就德国百年凉鞋品牌Birkenstock又
- 2023-05-14 10:06:37就海涛天使梦大赛全球总决赛完
- 2023-05-14 10:05:09就童装市场将成为服装产业的最
- 2023-05-13 09:49:40就时尚大有不同2018时尚深圳展
- 2023-05-13 09:49:36就手表品牌SKAGEN推出新品Falste的
- 2023-05-12 09:31:55就在快时光里把生活过成诗的是